每日甘肅網訊 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攜手教育部、科技部、人社部、國資委、共青團中央共同發起,央視頻攜手國投人力共同主辦的“國聘行動”第三季——“不負韶華 國聘行動”火熱進行中,蘭州信息科技學院應邀出鏡,介紹學校應用型人才培養特色,堅持高質量就業結果導向的產教融合育人機制及學生就業服務。

學校的育人舉措得到了眾多用人單位的認可,培養的畢業生具有扎實的學科專業知識及豐富的動手實踐能力,為他們今后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了助力,在這方面學校具體是怎么做的,讓我們一探究竟,除了展示學校的基本情況、產教融合、人才培養模式,還有該校的在讀學子,對蘭州新區倚能集團進行實地探訪,由本校畢業的師兄現擔任集團項目經理的肖永軍帶著師弟深入了解企業,體驗學生畢業后在企業的工作和生活。



Q:蘭州信息科技學院是一所怎樣的學校呢?讓我們一起聽聽直播間專家怎么說
A:蘭州信息科技學院是最早入駐蘭州新區職教園區的一所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2021年由蘭州理工大學技術工程學院轉設成立,是甘肅省首批應用技術大學轉型發展試點院校。在辦學20年的過程中,學校學科專業的結構和設置始終堅持面向區域經濟社會及產業發展需要,學校堅持“工程和服務現場工程師與管理者”的人才培養目標定位,致力于培養專業型的應用層次本科人才。
學校位于蘭州新區職教園區,校園占地面積1026畝,全日制在校生近1.3萬人,教職員工900多名。學校設有8個二級學院及工程訓練中心、創新創業中心,專業設置以機械、電氣、計算機等工學類專業為主,經濟、管理與文學類專業協調發展,覆蓋面較廣。學?,F有42個本科專業,其中2個專業為省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4個專業入選省級特色專業建設點。
今天恰逢建校20周年,在這期間,學校已累計為國家培養了近5萬名應用型本科人才,畢業生成為各行各業的中堅和棟梁。學校連續獲評“甘肅省非師范普通大中專院校畢業生就業工作先進單位”,畢業生就業率連續多年穩定在96%以上,學生學習的專業跟就業后崗位的對口程度也是相匹配的,學校人才培養質量得到了產業及社會的廣泛認可。
Q:做為一所工科院校,在推進校企融合和產教融合方面都做了哪些工作?學校的人才培養模式有哪些呢?
A:學校在做應用型人才培養時,會首先給我們的學生做一個定位,或者說畫像,因為我們的學生有不同的專業背景和學科背景,在現今社會,有一個多樣化的發展訴求,在不同的行業有想從事的不同職業。所以學生要求學生必須要具備去現場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包括技術、經營、管理等,我們希望學生在這些方面有高技能有高素質,這是我們希望同學們在本科畢業時能達到的一個狀態,當然這個過程是我們和企業在同步進行培養及互動的。同時學校和企業也在不斷追溯這樣的過程,在學生成長3-5年,甚至10年以后,在學生未來的職業生涯發展過程中,我們更期望這些學生成為最優秀的工程師和最優秀的管理者,成為產業的中堅力量,成為企業的骨干力量,這是我們對學生的總體定位。
在應用型本科這個層次,我們做的最多的就是產教融合及科教融合,從這兩個角度去緊貼產業的發展。所以在這個過程中,我們的各個專業學科群的交叉融合和發展,是跟著國家產業的發展布局在動態的發生變化。我們的專業發展一直是在匹配產業的需求,我們在做專業建設的過程中,尤其是在修訂人才培養方案時,我們有大量來自企業、行業、職業的專家,來加入到我們的人才培養方案的制定中來。堅持產教融合和科教融合,不光是學校的事,有地域、有產業、有企業,大家一起來合作。我們在兩個融合的基礎之上,我們還是關注對學生培養的三個維度,我們對學生的界定也是比較清晰的,第一,我們希望學生去掌握夠用的學科專業知識,這是作為一個本科人才的基礎。第二,我們希望學生具備相符的技術實踐能力。第三,我們希望學生養成相應的應用創新思維。
學校通過產教融合和科教融合的人才培養模式重點發力: 一是以國家產業發展規劃引導專業建設;二是以產業人才需求為導向調整培養方案;三是以“2+1+1”產教融合方式落實學生能力培養。即學生在一、二年級2年的時間,以通識和基礎應用技能培養為主線,要求學生獲取程序語言、工程基礎技能應用等方面的職業技能證書。在三年級1年,以對接行業綜合技術、企業文化、從業資格為導向,進行學生應用能力的訓練和見習、助理等初級職業資格證書獲取。在四年級1年,以對接行業主流需求和崗位工程能力培養為目標,聯合企業,協同培養、定向就業。
我們設定了這樣的培養模式和要求,到底如何去落實和保障,第一就是著力建設四位一體分層分類協同育人平臺。加強學校優勢學科專業群發展建設與相關產業鏈群人才及技術需求緊密融合,分層分類建設實踐教學基地、產教融合基地、產業學院和工程技術中心,形成地方、行業、企業等人才與技術需求主體充分參與的協同育人平臺,服務學生不同學習成長階段和不同職業發展需求的專業實踐及職業歷練平臺。重點面向數字信息、智能工業、智能建造、新經濟產業等領域,與星火機床、華天電子、倚能電力等204家行業頭部企業建立長期穩定的校外實踐教學基地,形成學生認知實踐、專業實習、就業實習與就業發展的主陣地。
第二就是與中國移動、吉利汽車、昆山巨林等產業核心企業共建校內產教融合基地,形成以物聯網工程甘肅省高等學校重點實驗室為代表的12個校內產教融合基地,建立校內教育教學與產業技術發展的緊密連接。
第三就是成立華為云學院、360網絡安全學院、中船鵬力產業學院、蘇州智能制造產業學院、達索數字智能產業學院、蘭州新區精細化工園區產業學院6家產業學院,集地方、行業及產業多種渠道資源,共同設計培養標準,共同實施教學活動,實現面向產業需求的精準育人。
第四就是面向高端產業聚集區域,發揮特色學科優勢,在桁架機器人、智能機械手、精密模具成型等產業細分領域,與頭部企業共同建立7個工程技術研發中心,形成校企協同技術研究與融合創新的平臺,服務師生高層次項目式一體化產學研。
第五就是保障培育雙師雙能融合型師資團隊。師資團隊是學科專業建設與人才培養實施的主體。通過“雙師型”師資特征和“融合型”師資隊伍的建設,促進教師團隊與產業的深度對接與融合,在產學研一體化協同發展的同時,形成覆蓋主要學科專業群的雙師型師資團隊?!半p師型”師資的兩個貫通:一是理論知識與實踐教學相貫通,既有豐富的專業理論知識與教學經驗,也有過硬的專業技術特長與實踐教學能力,同步指導學生知識學習與實踐訓練。二是技術研究與產業應用相貫通,既具備一定的項目開發及創新研究能力,也具備一定的產業應用現場問題解決能力,全面引導學生視野拓展與能力提升。
“融合型”團隊的兩個融合:一是跨學科專業的融合,由來自關聯學科背景的師資組成,服務學生寬口徑學科基礎積累。二是跨職業平臺的融合,由校內專職教師和來自校外企業或社會個行業及組織的兼職教師組成,服務學生專業化職業素養提升。